印度红茶如何取代中国茶叶成为霸主?

发表时间: 2021-05-03 09:17

茶圣陆羽曾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我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也是茶文化的故乡,这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地方。

但在两百多年前,我国茶叶一度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仅国外市场被蚕食殆尽,而且国内市场也跌入最低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今天陆离就来为茶友们,揭秘造成百年前中国茶叶衰落的罪魁祸首,而这一切都要从一个英国小偷说起...

被奉若珍宝的东方茶叶

1637年,抵达中国的英国商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茶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很快就迷住了他们,并漂洋过海地被运到英国本土,成为了大贵族才能享受的珍宝。

1662年,葡萄牙王国无茶不欢的凯瑟琳公主,与英王查理斯二世联姻,这种狂热的喝茶风气,很快蔓延到王庭乃至整个英国,英国人对中国茶叶需求与日俱增。

17世纪,我国茶叶出口规模先后超越丝绸和陶瓷,在这之后的顶峰期,茶叶出口量更是占到了总出口额的九成,这些茶有五分之一都到了英国人的茶桌上。

但由于航行风险和贸易限制,能达到英国人手里的茶叶数量少得可怜,价格更是昂贵无比,一英镑(454克)茶叶,就能卖到7英镑的天价。

而按照1821年实行的金本位制计算,一英镑价值7克多黄金,也就是10克茶叶就值10克黄金,真的是价比黄金了!

而被价格和产量掐着脖子的英国人,自然是无比难受,再三妥协试过了,苦苦哀求也试过了,但自居为天朝上国的清王朝,一直不愿意松口。

无计可施的英国恼羞成怒,使出了最卑劣的伎俩——买不成就抢,抢不过就偷!

窃走茶叶机密的英国小偷

1848年5月,英国派遣皇家园艺师罗伯特·福琼,暗中潜入中国腹地盗取茶叶,他挥舞着钞票收买了一个茶商,自己也乔装打扮,混进了一只茶商队伍。

在潜伏的这一年里,这个英国小偷深入茶山一线,了解了采茶制茶售茶的全过程,甚至还学会了制茶的手艺。在得逞之后,他把一万多株茶苗和茶籽盗运到了印度。

这时的印度,早已沦为了英国的掌上玩物,而因为气候类似和距离较近,成为了英国种茶实验的首选目标。

但或许是上天都不希望这群人得逞,我国的茶苗在印度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很快就全部凋死,第一轮种茶计划失败。

恶向胆边生的罗伯特·福琼,再次潜入了中国,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只是茶苗和茶叶,而是要夺走我国茶叶的所有机密!

1851年2月16日,罗伯特福琼抵达武夷山,连骗带抢地掠夺当地2万多株小茶树,和三万余粒茶籽,更为致命的是,他还拐走了8名经验丰富的茶工。

1858年,在英国的扶持下,印度的阿萨姆茶叶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茶叶最大的竞争对手,但这时印度茶叶还敌不过我国茶叶的千年底蕴,但接下来发生的这些事,却让二者的地位彻底逆转。


跌落神坛的中国茶叶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制茶业就活用了英国的先进技术,西洛钩式焙炒机、杰克逊揉茶机等机器迅速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1903年,印度政府出台茶税法,将所有茶税收入回流至本国茶行业的宣传和市场上,制茶技术上的进步,和商业上的大行绿灯,使印度茶叶飞速发展。

1913年,印度总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60多万英亩,平均产量更是高达500英镑,已经全面超越了中国茶叶。

而面对印度茶叶的疾风骤雨般的攻势,清王朝使出浑身解数,但还是无力招架时代的滚滚车轮,一串串暴跌的出口数字,都让清王朝感受到了凛冬将至。

1886年清朝茶叶税收9300 万两 , 次年后跌到了8500 万两,在1888年更是暴跌到一千三百万两白银,连时任闽浙总督的卞宝第,都叹息国内茶叶的逐渐式微:

“进款日短, 源无可开, 出款甚繁,流无可节 ……统筹全局, 岌岌可危。”

印度茶叶采用现代公司制,会根据市场预期调整经营策略,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而中国茶叶的生产者是茶山深处的茶农,销售者是无利不起早的茶商,产售脱节严重脱节。

印度茶叶有直达产地和港口的铁路,可以节省宝贵的运输时间,而中国茶叶运输全靠茶商的骡马商队,货运时间需要以月计算。

中国茶叶的衰败,印度茶叶的崛起,本质上是生产力之争,落后的封建小农经济,是没有办法与先进的工业化大生产抗衡的。

更雪上加霜的是,晚清时期国内政局动乱,各路军阀都盯上了茶叶贸易这块肥肉,茶叶运输不仅缓慢,而且每过一个路口就要缴纳厘金,导致成本飙升。

而且商人逐利的本性难移,成本过高导致这群茶商搞起了假冒伪劣的伎俩,将桑树的嫩芽,刷上染料后混入茶叶堆里,这直接导致中国茶在国际上的名声一落千丈。

工艺落后、政局动荡、交通简陋、成本过高和品质不齐等弊端,导致中国茶丧失了竞争优势,根本无法与印度茶叶抗衡。

在1888年,印度茶叶对英出口量首次超过中国茶,在之后短短三年时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直接超过中国对英出口量三倍,贸易鸿沟已经形成。

坐稳在英的销售龙头后,印度茶又把枪口对向了第二大销售市场的美国。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印度茶叶做成了一包一泡的小罐茶,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在一战期间,更是趁着世界政局的动荡,联合俄国商人,在我国福州和汉口等通商口岸建厂制茶,打起了价格战,夺走了中国茶叶的最后一块销售蛋糕。

1921年,历经三次败北的中国茶叶,出口量已经跌到了世界总产量的8.79%。当年那个如日中天,让英国人苦求扩大出口量的茶叶帝国,走向了穷途末路。

中国茶叶的再度崛起

从识茶、采茶,到饮茶,品茶,再到世界第一的茶叶贸易地位,中国的茶行业一直是以唯我独尊的姿态,超然于世界各国数千年,

自古以来的优势,让中国茶叶独占鳌头,但由于清王朝的傲慢,一朝间便跌落神坛,被只有200年种茶史的印度茶叶所超越,

但作为一名茶行业从事者,陆离深知印度茶的行业发展有多么畸形,可以说印度茶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建立在无数印度普通茶农血和汗之上的。

印度奉行土地私有制度,像产茶大省阿萨姆邦的大茶园集群,都是掌握在高种姓和外国资本家手里的,而广大的茶工则是低种姓为主。

权威媒体BBC,就曾在2015年披露印度茶水深火热的压榨关系,印度茶工每天的薪水只有115卢比,折算成人民币还不到10块钱,

比极低的工资更恶劣的,是极端的生存环境,居住在茶园的工人们,都是面黄肌瘦,疾病缠身,很多家庭都住在一块破木板下,连厕所都没有,只能在茶园中解决。

相比之下,中国的茶农虽然很累,一年四季都在茶园里忙碌,但却是幸福而充实的,劳动创造的价值都攥在自己手中,没有人敢作威作福。

要是退休不种了,还能把土地承包给茶企,每年都能拿一笔不少的土地流转费,即使放眼全世界,中国茶农的收入也是名列前茅的,这都是背靠祖国的优势。

而昔日被印度茶逼到角落的中国茶叶,也已经以崭新的面貌重回世界茶叶市场,在改革开放后,各类先进制茶设备逐渐普及,新锐茶企层出不穷,频频在国际上亮相!

2019年,我国茶叶总产量279.34万吨,仅内销就有202.56万吨,总创造2739.5亿元人民币。出口量达36.65万吨,创造外汇20.2亿美元。

论消费量,国内市场是出口市场的5.5倍,论创造的GDP,国内市场更是出口市场的20多倍!这无不体现了我国茶叶传承数千年的深厚底蕴。

我国六大茶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绿茶鲜爽甘甜,红茶高香厚韵,普洱茶色香味俱全,其中的千变万化,又岂是那千篇一律的立顿、大吉岭所能媲美的。

嗅茶香,品茶汤,享茶韵,只有喜欢中国茶的人,才懂得其中的美好。制茶师傅们用双手炒出来的茶叶本味,从来都不是冰冷机器能比拟的。

在国际茶叶市场,我国茶叶的目前的竞争力确实不高,甚至每年还要进口4万多吨茶叶,满足国内低端市场的需求。但这只是市场的一种需求,我国茶叶不必妄自菲薄。

茶是农业,更是服务业。我国茶叶底蕴无比深厚,服务好国内市场,才是我国茶叶业发展的根本。

一百多年,一个名为罗伯特·福琼,用卑劣的手段盗窃大量中国茶叶,造成了清朝末年茶行业的衰败,但他能偷走茶树,却偷不走中国人血脉流传的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茶文化保存最完成,继承最深刻的国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茶叶必将再次响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