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赏石:超越少数人的评判

发表时间: 2021-07-12 21:19

当前石界对于“具象赏石”,这方面意见比较统一。大概的意思,“具象”就是“写实”,就是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世间万物。而对奇石的“抽象”,基本就是表述得糊里糊涂。其原因无他,关于相关人类艺术创作的审美表述局限了人们对天然奇石的审美理解。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部分物品都可以被赋予艺术含义”的时代,这导致了创造、解读作品的门槛降低,同时也导致一部分人在并不了解艺术品其内涵又虚荣心作祟的情况下,会引用和照搬各种风行的艺术理论来装点、包装甚至建立自己的赏石理念 ,故弄玄虚地解读自己并不被圈内看好的藏品。看不懂的石头都称之为抽象赏石艺术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抽象”一词原意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抽象艺术是指任何对真实自然物象的描绘予以简化或完全抽离的艺术,它的美感内容借由形体、线条、色彩的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有时抽象艺术的主题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过分风格化、模糊化、重叠覆盖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于难以辨认原貌。”

抽象赏石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不以解读具体物象为目标,通过石头上的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抽象主义有独特的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存在,决不能取写实主义而代之。

如此隐晦、生涩的抽象艺术审美观念引入给观赏石的审美,肯定是消化不了的,也容易在赏石审美标准上带来混乱或分歧。很多石友生搬硬套抽象艺术理论,盲目的进行无边无际的意象和抽象解读,拥石自吹自擂,旁观者或鉴评者却无可适从。

可以说,具像艺术是经验艺术,是理性和逻辑艺术,欣赏成为习惯,所以基本没有审美障碍。然而,抽象艺术是复杂的、非理性的,既无主题又无故事,完全要靠审美者自己的创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审美创作,因此抽象艺术对审美者要求特别高。在抽象赏石面前,每个观者的答案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即是不同的思维。

目前比较适合“几何图形化”审美的奇石——如摩尔石。较适合“轮廓化”审美的奇石——如奇石中的造型石(尤其是肖型之人物和动物造型)。对于画面石(图纹石)上的画面,具象的越具象越好,抽象的以公众能看懂为妙。此地的公众泛指大多数人,而不是由特定的少数人或者拥有者一个人说了算。

总的来说,好的天然奇石的抽象作品,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看似平凡简单有时甚至拙劣,却极为生动、传神。2、人,景,物,经久生趣,耐看、耐人寻味。3、其中体现、传达的,是高度概括是通俗是普通人都能看得出“名堂”的普及化精神。

综上说述,天然奇石的抽象审美,是具象石的相对面,是对“真实自然物象的描绘予以简化”,是一种“轮廓化”和“几何图形化”。在天然奇石的抽象审美时,只能择取人工艺术抽象审美中的“简化概念”,而彻底抛弃其“舍弃、抽离、碎片化的分解与重组、天马行空的想象、缺乏描绘、情绪发泄等表现方法”。否则的话,只会引导人们对奇石的抽象审美,进入更为模糊的认识误区。

我们应该明确,人类艺术的鉴赏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地点,是可以由少数人说了算的,但赏石艺术作品的审读和赏鉴与普通的人类艺术创作的作品不同,赏石艺术是建立在自然天成、稀有珍奇和公众的鉴赏水平之上的;也就是说,天然奇石作品的“公认度”决定了她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