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杯:太平猴魁,品味人生清欢

发表时间: 2018-08-15 19:07

每日一杯:太平猴魁,品味人生清欢

“茶叶之家”专题栏目之“每日一茶”,帮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茶叶知识,丰富茶文化。

▲这是“每日一茶的第四篇文章”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泡上一杯手工猴魁

细品来自徽乡山水的原汁原味

云雾之中的鲜爽清新

好山好水出好茶

如果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那么我要说,

猴魁之后不识茶。

也只有这被誉为东方日内瓦的太平湖水,

方能孕育出绿茶魁首-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这里土质肥沃,常年低温多湿,云雾笼罩。海拔四百米以上的山洼里,每天日照时间五小时以上,每一片茶叶都是两叶抱一芽,长度可达5-7厘米,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太平猴魁品质特性: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用来描述太平猴魁最合适不过了。因茶汤厚而甘甜,茶气如兰,又有君子茶之美称。

其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

闻其味甘香如兰,尝其滋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太平猴魁制作工艺极为考究

太平猴魁属于六大茶类中的绿茶。

其工艺原理与普通绿茶无异,

但其具体制作却极为考究,

具体如下:

01/

/

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园,

清晨朦雾中上山,

雾退即收工,

立夏前停采。

在采摘过程中严格遵循“四拣”的原则:

拣高山不拣低山;

拣阴山不拣阳山;

拣生长旺盛的大茶棵,不拣其它品种的茶树;

拣挺直茁壮的嫩梢,不拣弱梢病枝。

02/

/

拣尖是太平猴魁制作中的一道特殊工序,

即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

从第二叶茎部折断,

留下一芽二叶,

俗称“尖头” 。

“尖头”要求芽叶肥壮,

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

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

尾部留下1厘米长的尾巴,

此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

03/

/

即将精心挑捡出的鲜叶原料摊入竹匾或竹垫上,

短时间的摊放,

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

使其少量失水,便于杀青,

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

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04/

/

即高温炒制,

灭活茶叶中活性物质。

翻炒时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

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

梗叶相连,

自然挺直,

叶面舒展。

05/

/

即将出锅的杀青叶一根一根用手捋直,

均匀、整齐的铺放于特制的木质铁纱网盒上。

捋直时,要求用手指将两叶包裹住嫩芽,

形成太平猴魁独特的两叶报一芽的特征。

06/

/

理直的茶条放到特制的成型机上,

用木制滚筒轻轻滚压,

手工压扁成型。

07/

/

毛烘又称头火,用炭火烘焙。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

火温依次为100℃点90℃、80℃、70℃。

边烘边捺,

至六、七成干时,

下烘摊凉。

08/

/

火温控制在70℃左右,

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

固定茶叶外形。

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

下烘摊放。

08/

/

又叫打老火,

在60℃左右火温下,

边烘边翻。

足干后趁热装筒,

筒内垫箬叶,

以提高猴魁香气,

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

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如此,一片树叶便完美转身为甘冽的太平猴魁了。

太平猴魁简单的冲泡方法:

1、冲泡茶具上可以选择一个直形的玻璃杯(杯具的选择可以是盖碗、紫砂小壶、紫砂大壶等),这样在冲泡过程中就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过程。

2、从包装袋中取出三至五克的茶叶放入杯中,可以将茶叶的根部朝下进行放置。

3、冲入9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第一次冲泡时不要加的太满,到差不多快一半的时候就可以了,等茶叶慢慢的舒展开来。

4、茶叶舒展的差不多时加入第二次开水,等几分钟,等到茶汤温度差不多时就可以进行品饮了。在品饮时不要一次性全部都喝掉,剩下三分之一左右,以便于后面的冲泡。

太平猴魁茶叶性味甘,苦,微寒。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其中主要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脂质、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还含有钾、钠、镁、铜等28种无机营养元素,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组合比例十分协调。是中国传统的天然保健饮料。

希望以上的内容对大家有用,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留言,感谢关注。

免责声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无意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茶|叶|之|家

国内专业的茶叶知识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