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的采摘过程:与瓜片的紧密联系

发表时间: 2021-07-31 16:17

太平猴魁的采摘过程:与瓜片的紧密联系

六安瓜片的采摘,与其他名茶不同。传统的六安瓜片春茶,在谷雨前后十天之内,等新梢开面后采摘。茶青采摘时,以一芽二至三叶作为标准。鲜叶采回后,要及时扳片。所谓扳片,即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叶,及时除芽去梗。扳片时,把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剩下的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为副产3品处理。现在的采法,多在茶树上留枝采叶,直接采叶片肥厚的第二或第三个叶片,求壮不求嫩。

六安瓜片的炒制,分为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五个工序。生锅杀青,熟锅整形炒干,之后是烘制,利用毛火烘干湿坯。小火烘制九成干时,拉老火。老火阶段,则是瓜片香气、色泽、滋味形成,以及上霜程度的极为关键工序。六安瓜片,翠绿带霜,是最见火功的绿茶。

在绿茶中,醇厚有加的,还有同时期诞生的太平猴魁。据新编《黄山区志》记载,猴魁创制于1900年,早瓜片五年。在这之前,茶农主要生产尖茶。乾隆年间的《江南通志》有:“太平龙门产翠云茶,香味清芳。”翠云茶后来演变为尖茶,清后期又发展为魁尖。关于猴魁的诞生,最符合逻辑的说法,应是郑氏家族为提高尖茶的品质,攫取高额利润,专门请人把尖茶中大小整齐的芽叶单独拣出,单独包装,运至南京销售,大获好评与抢购。这一成功经验,启发了家住猴岗的王魁成先生,他认为,与其在成茶后挑选,倒不如在采摘时,就加以精挑细选为好。于是,他安排人手,精采猴坑一带特有的柿大茶的一芽两叶,创新出了“王老二魁尖”。因茶产自猴岗,王魁成的名中有个“魁”字,再加上县名,故称太平猴魁。

猴魁的采摘,与瓜片一脉相承。谷雨前后,当茶园中的茶树,超过10%的新梢达到一芽三叶初展时,便正式开园。制作猴魁。其采摘标准,为大叶种柿大茶的一芽三至四叶。

当鲜叶采回后,要在拣板上,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严格拣尖。拣尖后的一芽两叶,才是符合制作猴魁的原料,俗称“尖头”。不符合标准的芽叶,及其挑剔出的叶片,另外制成魁尖和魁片。

叶姑娘:评茶员

中华清和茶道研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