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与欧洲国家的联盟历史:通过汉字信件揭示的真相

发表时间: 2023-02-28 19:38

桃花石杂谈在之前的一些文章里曾经提到,蒙古军队第三次西征之后在西亚建立的伊儿汗国曾经多次与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有过接触,并曾尝试与其结盟,以共同对抗当时双方共同的敌人埃及马穆路克奴兵王朝。而在此期间,几封有汉字的信件也被带到了法国和罗马,并一直保存至今。那么这些信件上究竟都写了什么?伊儿汗国和欧洲人又进行了哪些具体合作?最终这些合作的结局又如何呢?


共同的敌人

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听到蒙古人建立的汗国与英法等西欧国家有直接往来可能会有些意外,但其实早在蒙古崛起之初甚至之前,西欧的一些国家就已经对亚欧草原的一些政权有了关注,而这种关注最早是起源于一个被称为“祭司王约翰”的传说。

欧洲人想像的“祭司王约翰”

“祭司王约翰”的传说在欧洲大约出现在公元12世纪。当时在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出现了一些传言,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名叫“祭司王约翰”的基督教国王,而他当时正在从东方对西亚和中东的一些伊斯兰教政权发动攻击,最终他的军队会打到耶路撒冷,与当时正在频繁东征的十字军会师。

而现代一些学者认为,在公元12到13世纪初曾经成为西辽君主的耶律大石和乃蛮部首领屈出律身上都有一些“祭司王约翰”传说的影子,当然真实的历史和当时欧洲人的想像差异极大,具体内容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都有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查阅。

描绘蒙古西征罗斯地区场景的古画

所以“祭司王约翰”的传说终究只是传说,跟现实是基本不相关的。而在公元1240年前后,欧洲人所期盼的东方神秘力量真的来到了欧洲,也就是蒙古第二次西征。但欧洲人此时却惊讶的发现,虽然这支东方神秘力量确实是在打击花剌子模等伊斯兰教政权,但他们竟然连欧洲人自己也打,不但很快灭亡了罗斯诸国,臣服了格鲁吉亚,还入侵了匈牙利和波兰,甚至一度攻击到了奥地利。

而这样的现实也就使欧洲人必须跳出传说,认真对待这个东方来的政权了。所以在蒙古第二次西征结束之后不久,罗马教皇意诺增爵四世就向东方派出了特使柏朗嘉宾,与当时的蒙古大汗贵由(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建立了直接联系。

贵由曾见过罗马教廷使者(非图中所画场景)

所以在此之后,蒙古政权和欧洲的基督教国家之间确实就逐渐开始有了人员往来。而在此期间,十字军东征之后在中东建立的安条克公国(位于今土耳其和叙利亚交界区域)甚至成为了蒙古的藩属,并曾受蒙古军队征召派军参加其第三次西征。而伊儿汗国正是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由第三次西征的主帅旭烈兀(建立元朝的忽必烈的亲弟弟)在西亚地区建立的,所以可以说伊儿汗国从建立时起,就已经跟西亚乃至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有了密切的联系。

结盟的努力

可以说“祭司王约翰”传说中唯一有点靠谱的是:当时一些蒙古部落中确实存在一定数量信仰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的人,而其中就包括旭烈兀的母亲和正妻。因此虽然旭烈兀本人信仰佛教,他也确实受到了基督教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虽然他的伊儿汗国建立在伊斯兰教地区,但在早期却有着强烈的反伊斯兰教和亲基督教倾向,比如在旭烈兀灭亡了阿拉伯帝国后曾对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屠城,却赦免了城中的基督教徒群体。

西亚基督教会赞美旭烈兀及其正妻的画作

而在伊儿汗国初步成形后,旭烈兀在公元1262年就通过匈牙利国王约翰给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送去了一封要求结盟的信件,在其中他表示自己有意率军攻占耶路撒冷,并许诺在将其攻占之后会在保持自己统治权的前提下将其交给基督教徒管理。而作为交换,旭烈兀要求路易九世向埃及派出海军,与自己一同进攻马穆路克王朝。

鼎盛时期的伊儿汗国

但这封信最终似乎并没有被送到法王手中,而是送到了罗马教皇乌尔巴诺四世手中。所以最后给旭烈兀回信的是这位罗马教皇,但他在回信中只是赞赏旭烈兀对基督教的亲近,并要求他转信基督教,对于出兵的事却没接下茬。

旭烈兀一直热衷于与欧洲国家结盟

而旭烈兀最终在公元1265年去世。之后继承了他汗位的儿子阿巴哈纳了东罗马皇帝米海尔八世的私生女贴思必涅哈敦(原名玛丽亚·帕里奥洛吉娜,Maria Palaiologina)为妃,和东罗马结成了和亲的关系。而在公元1267年到1268年,他还曾向罗马教皇克莱孟四世和(西班牙)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派出使节,许诺会支援欧洲军队。而海梅一世在公元1269年就向十字军大本营阿卡派出了海军,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因为之前与阿八哈有约定。但这时伊儿汗国正在东线忙于应付察合台汗国的入侵,所以阿八哈只派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配合欧洲人,在对叙利亚几座城市进行了打击之后被马穆路克军队击退。

英王爱德华一世曾与伊儿汗国军队密切协作

而在公元1271年,后来成为了英王爱德华一世的英格兰王子爱德华率领一支英军抵达了阿卡,发动了第9次十字军东征,随后他立即向阿八哈派出使节,要求伊儿汗国提供支援。而阿八哈也很快回信,说自己已经让大将撒马哈儿(Samagar)率领1万军队对马穆路克发动进攻,准备加入爱德华一世的行动之中。但爱德华一世与马穆路克几次作战没有占到便宜,最终与马穆路克议和之后退兵,双方离合兵一处只差了一步。

几封带有汉文的书信

公元1274年,罗马教皇额我略十世在法国里昂举行了一次大公会议(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提出了进行新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计划。而伊儿汗国当时竟然也派出了一个13到16个人组成的使团参会,在当地引发了轰动。但当时欧洲国家普遍都已经对十字军东征失去了兴趣,只有阿拉贡的海梅一世一个君主参会,而这导致额我略十世策划的新一次十字军东征很快流产。

描绘公元1280年霍姆斯战役的画作

这样阿八哈不得已,只得自行在公元1280年与已经臣服自己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同对马穆路克发动了新一轮进攻。但这次进攻虽然给马穆路克也造成了严重损失,却没能按计划将叙利亚霍姆斯攻占。而阿八哈本人也在一年后去世。

在公元1284年,阿八哈的儿子阿鲁浑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扶助下夺取伊儿汗位。此后,阿鲁浑又多次向西欧派出使节联络相关事宜。而也许是因为阿鲁浑成为伊儿汗得到了忽必烈的大力支持,所以他这几次向西欧派出的使节中至少有两个都有元朝背景。

描绘阿鲁浑夺取伊儿汗位的古画

公元1285年,阿鲁浑向西欧派出了一位名叫爱薛(Isa Kelemechi)的使臣。他是出身于叙利亚的一名景教徒,本来是元朝掌管西域星历和医药的官员,在公元1283年作为元朝使团的翻译来到伊儿汗国,之后被阿鲁浑留用。而在访欧使团与罗马教皇和诺理四世进行的会谈中,爱薛表示是忽必烈亲自给阿鲁浑下令攻占耶路撒冷,并对埃及进行分治。在出使完欧洲之后,爱薛又返回元朝,晚年被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封为平章政事、秦国公,死后又加封拂林王。

而在公元1286年,阿鲁浑又向欧洲派出了由同样是来自元朝的景教徒拉班·扫马率领的使团。拉班·扫马出生于北京,可能是一个汪古部人或者畏吾儿人,在公元1280年前后来到伊儿汗国。

阿鲁浑和自己的妃子

而他在抵达欧洲之后,先后对君士坦丁堡、罗马、巴黎和加斯科涅等地进行了访问,会见了东罗马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法国国王腓力四世、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和罗马教皇尼各老四世。扫马向欧洲各国君主传达了阿鲁浑的承诺:一旦攻克耶路撒冷就会转信基督教并将耶路撒冷交给欧洲国家,希望以此换得欧洲国家联合出兵。

但扫马虽然得到了一些口头承诺,却没能在结盟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样在公元1289年,阿鲁浑再次向欧洲派出使节,并给法王腓力四世带去了下面这封信件,其中写道:

公元1289年阿鲁浑给腓力四世的信件

长生天及忽必烈汗之下,阿鲁浑致法国国王:去年你们的使节随拉班·扫马而来,说:“如果伊儿汗派军队进军埃及,我们也会率骑兵加入你们”。我们对此表示同意并回复说:“我们会在虎年冬天腊月出兵,在正月15日抵达大马士革。”现在,如果你们信守诺言,请如约派出你们的军队,我们会征服大马士革并把耶路撒冷交给你们。你们不如约集结军队是否合适?事后后悔有用吗?……牛年正月发出。

可以说至少在名义上,这封信件是阿鲁浑代表忽必烈发出的,所以信件上还加盖了忽必烈给他的汉文国玺“辅国安民之宝”。而从信件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伊儿汗国已经感到法国不会如约出兵,但还是希望再做一下最后的努力。

公元1290年阿鲁浑给尼各老四世的信件

而在公元1290年,阿鲁浑再次致信罗马教皇尼各老四世,这封信件的前半部分复述了之前罗马教廷回复伊儿汗国的信件,在其中罗马教廷指责伊儿汗国没有转信基督教。而阿鲁浑的这封回信里说自己是成吉思汗后裔,信仰同样高尚的腾格里,所以相信双方是可以合作的。而这封信基本表明欧洲人已经无意再次进行十字军东征,因此找了个伊儿汗没有转信基督教的借口……一年之后,十字军在中东最后的据点阿卡城被马穆路克攻占,十字军东征基本结束。

专栏
欧亚传奇:游牧族群串连的欧亚史
作者:桃花石杂谈
19.99币
117人已购
查看

合赞在位时公开转信伊斯兰教

此后伊儿汗国在中东独自应对马穆路克,压力山大,所以也不得不做出了重大的转变。公元1295年,伊儿汗合赞宣布转信伊斯兰教。但此时伊儿汗国与马穆路克仍然敌对,因此合赞又曾多次与欧洲各国君主取得联系,相约共同进攻马穆路克。而在公元1299年的战争中,伊儿汗国军队曾一度攻占了叙利亚重镇阿勒坡,并曾多次对巴勒斯坦地区发动突袭。而这些进展传到欧洲后曾一度使欧洲人认为伊儿汗国已经攻占耶路撒冷和埃及,并正在向北非突尼斯进军。

公元1302年合赞致罗马教皇波尼法爵八世的信件上也加盖了汉文国玺“王府定国理民之宝”

在这种背景下,在塞浦路斯的十字军残部在公元1300年派出了一支海军对马穆路克发动攻击,但很快被马穆路克击退。此后欧洲国家和伊儿汗国的几次协同努力也都被马穆路克挫败。在公元1303年,伊儿汗国军队在叙利亚霍姆斯等地再次被马穆路克击败,损失惨重。而合赞汗也在公元1304年去世,此后伊儿汗国无力再战,欧洲人想借伊儿汗国重夺耶路撒冷的希望也就此破灭。

在公元1305年,伊儿汗完者都曾再次致信法王腓力四世,在其中他回顾了双方自旭烈兀到阿八哈再到阿鲁浑和合赞等时代的友好交往,表达了愿意继续维持与欧洲各国外交关系的意愿。但这封信中没有再提到联合与马穆路克作战的事宜,表明此时无论是伊儿汗国还是欧洲国家都已经无意再进攻马穆路克了。不过,伊儿汗国的这几封信件后来长期被保存在法国国家档案馆和梵帝冈档案馆,使我们在现代仍然得以看到其真容。

公元1305年完者都致法王腓力四世的信件

而在这封信件里,虽然没再提到元朝皇帝,但仍然加盖了元朝皇帝赐给伊儿汗国的汉文国玺“真命皇帝天顺万夷之宝”,可以说也再次间接表明了伊儿汗国和元朝的密切关系。公元1323年,伊儿汗国与马穆路克达成《阿勒坡协定》,正式放弃彼此为敌。此后,伊儿汗国与欧洲各国的交往逐渐减少。公元1335年,伊儿汗国得到公认的末代大汗布赛因去世,伊儿汗国陷入分裂,其与欧洲的深度交往的历史也宣告终结。(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