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部黄金产茶带的对决:古丈毛尖与龙井茶的较量

发表时间: 2023-02-04 18:47

古丈毛尖因地得名,产于武陵山区古丈县。有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锐、滋味醇爽、耐冲泡等特点,有着独特的口感和芳香。目前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武陵山脉中段,在北纬30度茶叶种植的黄金纬度。特有的山地小气候,同时山地逆温效应明显。适宜茶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古丈毛尖早在东汉著作《桐君录》中就有记载。《唐代杜佑著《通典》记载:“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

古丈茶园

代表龙井茶的是西湖牌明前特级金罐,产区为西湖产区。采摘时间为明前,等级为特级。合斤价在1000元。代表古丈毛尖的是古阳河高香毛尖,等级为特级,采摘时间为明前。合斤价在1050元。

干茶

龙井茶:条索扁平,色泽黄绿,碎料阔条不少,均整度还不错。

古丈毛尖:条索微卷,色泽绿白相间,显毫较多,均整度不错,有较浓郁的清香。

左为龙井,右为古丈毛尖

第一泡

龙井茶:入口香气较浓,豆香明显,汤感较醇和,鲜爽感较强。苦涩感浅,生津回甘稍有弱化。

古丈毛尖:入口厚度较好,香气醇甜,浓郁度中上,竹香与栗香结合、水路较细,汤感清甜甘爽,顺滑。略有苦涩,涩感尾显。生津回甘明显,喉韵出。

对比明显可见龙井相对香气更浓郁,起始的强度很高,古丈毛尖香气更偏清雅,香气更有层次。口感上龙井鲜爽感很强,古丈毛尖则是更醇甘,且喉韵更显,古丈毛尖生津更强回甘更甜。


第二泡

龙井茶:苦涩度上升,同时香气下降明显,尤其是鲜爽感几乎消耗完毕,汤感下降,甘醇感仍有,喉韵不错。

古丈毛尖:香气总体稍有下降,水路亦如此,花香仍较明显,厚度与汤感稍有弱化,茶汤比较醇爽,滋味协调且柔和,生津回甘基本不变,喉韵依旧明显,清凉感好,回甘显甜。

两款茶香气浓度拉平,滋味上两者差别不多,古丈毛尖得涩感更明显。龙井在汤感上超出少许,口感上古丈毛尖更醇厚,喉韵表现更好。生津回甘强度上龙井茶追回差距。

第三泡

龙井茶:香气降幅很明显了,仅有一定甘甜,汤感尚柔和,苦涩度较低,茶气表现不错,生津回甘延续前泡。

古丈毛尖:香气继续向下,此时以豆香为主,涩感不浅,汤质受影响有一定下降,茶汤口感尚醇厚,甜感较弱,生津回甘趋尽,喉韵依旧较显,回甘较持久。

香气上龙井茶表现更弱,而在汤感上龙井表现得却更好。古丈毛尖后段涩感稍上升,喉韵依旧领先,回甘留存更持久。



茶底

龙井茶:以一芽一二叶为主,茶梗及鱼叶也不少,匀整度比较一般。嫩度一般。

古丈毛尖:同样以一芽一二叶为主。均匀度很一般,有不少碎茶。

龙井茶底


主要口感指标对比

解析:曲线可见香气浓郁度上龙井依旧在第一泡有比较大优势,中后段两者拉平。古丈毛尖在香气的层次上不错,前两泡都有花香。龙井的香气曲线下降较快。

汤感上,龙井在甘爽以及与稳定性上表现胜出一筹,古丈毛尖在茶汤的细腻度上更好,甜度上也更明显,但受制于涩感的强度。

苦涩控制上,古丈毛尖要稍弱于龙井。特别是中后段较明显。生津强度两者各有优势,在喉韵上古丈毛尖更突出一些。

综合评价

通过两款茶的直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古丈毛尖在综合表现上与同价位的龙井茶的差距较小,得分差距并不大。相对龙井茶优势主要体现在香气层次,喉韵的强度上以及回甘的甜度上。龙井茶在香气强度,以及茶汤鲜爽度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在苦涩控制以及汤感上也有一定领先。

古丈毛尖作为半炒青,在工艺与口感上与四川竹叶青比较相似,香气因工艺的特点,层次上还是比较丰富的,滋味也比较均衡。弱点依旧在涩感上,尾涩明显,且难化开,影响了整体汤感发挥。这与其树种,以及地方土壤以及气候环境密切相关。以评测结果看,品质接近同价位龙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