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皖南茶文化的瑰宝

发表时间: 2019-03-20 07:28

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两样东西,一样是从中国运到英国的茶叶,英国人有大量使用茶叶的需求,他们需要泡奶茶,而英国的商品来到中国后却无人问津,英国需要打通贸易逆差,因此鸦片又成为鸦片战争的第二样东西,茶叶可以引发一场战争,可以看出在中国茶的重要性,而在安徽皖南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茶叶,滋味醇甘,被称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来看看盛产于皖南的黄山毛峰有怎么样的历史沿革

黄山茶叶最早产于宋朝,兴于明朝

黄山毛峰,顾名思义就是产于黄山一带的徽茶,在唐朝的时候这种茶还没有名字,历史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但真正黄山的茶叶工艺技术大大提高,品种日益增多,名声鹊起,是在明朝时候。在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府志》就记载着这一种茶叶特点“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下白、为走林、为罗公”这种雀舌的形状,金芽的色泽就和现在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当时的这种茶叶产自黄山紫霞峰 。

清朝取名为黄山毛峰

在明朝的时候黄山志就有记载种植这种茶叶,黄山志表述:在莲花寺旁边有人用石头缝隙来养茶,这种茶叶清香扑鼻,称之为黄山云雾茶,这可能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而黄山毛峰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歙县茶商谢正安开办了谢欲泰茶行,并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地采集这种茶叶,然后精细炒培,创造了这种风味独特的优质茶叶,因为这种茶叶白毫披身,牙尖像山峰,又产自黄山一带,因此被命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一个传说故事

对于黄山毛峰也有一个传说故事,有一个县官去了黄山游玩但是迷路了,老和尚被带到寺中请他喝茶,县官立马就跟着老和尚过去,这种茶外形细嫩,香味四溢,喝起来十分滋味甜醇。县官把茶叶带了回去带到了皇帝那,皇帝非常的高兴,要封他做官,但是这位县官却跑到了黄山当和尚去了,这位县官可能就被黄山毛峰吸引了。

现在来看这种茶叶,很有可能最早起源于充头,然后逐渐发展到皖南各地,如今的黄山风景区,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黄山毛峰的采摘通常在清明和谷雨前后,直到立夏结束,其制作工艺一般分为杀青,揉捻,烘培三大工序。

黄山毛峰从谢正安开办了谢裕泰茶行,就正式以茶行的方式出售,使黄山毛峰开始远销国内,如今黄山毛峰走进了互联网,产茶成为了批量化,从当地可以喝的这种茶到国外各地,黄山毛峰也分了4个等级,从15~800元不等,茶叶等级不同,价格也不相同,黄山毛峰也有很多药用作用和保健功能,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尝试一下这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