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茶的魅力:为何茶友们如此痴迷?

发表时间: 2019-12-19 09:04

平时接触过很多茶友,虽然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但在普洱茶的选择上,大都喜欢散茶,总觉得散茶易冲泡,而饼茶难以撬开,冲泡时候更麻烦。

而普洱茶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紧压茶按照形状不同又分为砖茶、柱茶、沱茶、金瓜茶……但最为常见的还是饼茶,那为何饼茶能够在众多茶形中脱颖而出,尤其被众多茶企制作呢?下面就为茶友解答。

一、利于运输存储、保持香韵滋味

1. 普洱茶产于云南,而云南地处高原,地势高低起伏,山路狭窄崎岖,普洱茶多是靠人力运输,而普洱散茶运输效率低,且在运输中极易损坏,于是为了便于运输将普洱茶进行压制,普洱茶茶饼就是最为主要的压制形状。

2. 压制成饼形的普洱茶相比于散茶占地空间小,也更为利于存储,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相对稳定、陈化均匀持久、耐储藏。

3. 紧压茶存放后,香韵、滋味的保持,比散茶更好。并且饼茶比之散茶多了品赏、把玩的趣味。

二、饼形使后期发酵转化更符合普洱茶特性

1. 降低茶质的氧化速率更利于保存

相同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是所有形状中最小的,其次是圆柱形,但球形具有滚动性不利于运输,所以古代茶人将普洱茶压制的时候,选择类圆柱形的饼形,是极为明智的选择。

同理,相同的普洱茶,在相同的压制力度,相同的重量下茶饼的表面积是除了球形之外最为小的,表面积小也就意味着与空气、光线的接触面更小,能较大程度的降低茶质中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速率,从而能较为长久的保存。

2. 更为符合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

如果只是想要降低氧化速率、保存普洱茶,相比于其他形状,更为科学而合理的是球形,同等情况下球形表面积是所有形状中最小的,相同存储情况下最小的表面积,就意味着最慢的氧化速率,可这是普洱茶所需要的吗?

举一个例子如果将普洱茶放入隔绝氧气的真空环境中保存,那么存十年和不存几乎没有差别,因为普洱茶转化所需要的条件已经不具备了。

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结果是要建立在后发酵氧化条件之上,氧化速度过快会导致发酵不均匀,过慢会使得发酵太过缓慢。所以从这一点看来介于散茶和球形之间的饼形是最为合适的。

3. 氧化发酵程度更为均匀和稳定

关于饼形对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影响,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如下两点:第一,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第二,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这两点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说法却不够详细和严谨,水分和温度就是对普洱茶后期转化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湿仓和干仓的差别就在于此。

饼茶在这其中的作用,最主要的科学依据是氧气要进入饼茶内部对其内部茶质进行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渗透过程。除散茶外同等条件下饼形会相较于其他茶形,利于氧气更为均匀的渗透;水分的吸收与蒸发也是如此,饼形相对其他茶形而言不容易造成局部湿度过高。

而温度影响与饼形的散温性相关。饼形茶厚度也就是它的纵向距离不大,这样聚温效果不强,温度能够较快的溢散开来,因而在气温变化不是十分剧烈时,茶饼的这种物理性质能够起到一定的“自我调节”作用。

而且普洱生茶的陈化是一个自发氧化反应,会放出热量,饼形更有利于这些热量散出。总括来说饼形所创造的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普洱茶后期发酵转化条件。

三、人文情感

1.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紫砂中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茶饼也有“圆茶”和“方茶”两类形制,圆形的饼茶象征渺远天空,方形的砖茶代表厚德大地。

2. 饼茶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七子饼”,而“七子”的谐音是妻子,据说古代茶农要将普洱茶贩卖到青藏等地,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在家,而茶饼刚好七饼一提,所以茶农就将一提七饼的普洱茶取名“七子饼”借以思念故乡的妻子和孩子。

综上所述,普洱茶受茶友欢迎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在实用性方面:利于运输存储、保持香韵滋味。

在理学方面:饼形使后期发酵氧化更符合普洱茶特性。

在人文情感方面:饼形契合传统哲学又具有美好的寓意。

这就是为何普洱茶饼能够一直深受到茶友喜爱的原因所在。

本文来源:南茗佳人,作者:子瑜;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