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语大辞典》对“桃花石”一词的解读是什么?

发表时间: 2023-05-16 06:00

喀喇汗王朝在他们的钱币上面,打上桃花石可汗一词,反映了西迁回鹘人对祖先历史的一种悠远的记忆。

为了说明这一点,需要从收录了“桃花石”一词并做了解释的《突厥语大辞典》一书的作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身世以及他写作的初衷说起。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出生于新疆喀什噶尔,他既是喀喇汗王朝的一位王室成员,也是当时突厥语民族著名的学者。他有感于当时阿拉伯语在中亚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继续保持和发扬突厥语的主导作用,决心编撰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的突厥语言词典。

经过在西域以及中亚地区十多年走访考察操突厥语的民族和部落,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之后,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4年在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巴格达,完成了这部长达8卷的、用阿拉伯语编写的有关中世纪突厥语词汇的语言学著作《突厥语大辞典》,共收词条7500多个,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民族、宗教以及文学诗歌和生活习俗等多个方面。其中,专门提到了“桃花石”一词,并解释了“桃花石”和“秦”关系。即:

“马秦,国之名。这个国家距秦有四个月的路程。秦原来分做三部分:第一,上秦,地处东方,被称之为桃花石;第二,中秦,被称之为契丹;第三,下秦,被称之为巴尔罕,这就在喀什噶尔。但是,现在认为桃花石就是马秦,契丹就是秦。”(《突厥语大辞典》(汉译本)第1卷,第479页)。

实际上,这里的“秦”(Cin)指的就是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一直都这样称呼中国,英语中的China、Chine也是从Cin演化来的。而“桃花石”一词,则是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王室“拓跋氏”一词的音译。俄罗斯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将中国称为“Kitay”(契丹)就是由此演化的。因此,从《突厥语大辞典》上述记载可知,将“秦”和“契丹”混为一谈,最晚在11世纪就已经出现了。